廊坊公共文化云
 

紅木雕刻

15
發表時間:2023-04-23 17:27

       【歷史淵源】清朝時期,國子監貢生張國明,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一直潛心鉆研木雕雕刻,愛好書法喜歡收藏皇宮宮廷用品,尤其喜歡宮廷御用木質收藏與保養。清末民初,后人張鴻順形成了自己的技藝風格,開了張氏木匠鋪,廣收門徒,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雕刻技藝,被稱為“張氏宮廷紅木雕刻技藝”,清式宮廷紅木雕刻造型雄渾,尺寸寬大,用料粗壯,裝飾精致,具有皇家氣派。清式宮廷家具采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喜用龍鳳圖案,多用蟠紋、螭紋、獸面紋、雷紋、蟬紋等。以龍、鳳最為常用,如“云龍紋”、“雙龍戲珠”、“龍鳳紋”等圖案。眾多的雕刻手法,鑄就了當日雕刻藝術的輝煌,如果說木工是家具的軀體,那么雕刻便是其靈魂。第五代傳承人張道通、鄒文竹,成立自己的“宮廷紅木雕刻技藝”工作室傳承技藝。

      【制作工藝】宮廷紅木雕刻技藝的雕刻手法有很多種,但概括起來可分為留底雕刻和無底雕刻。

       (1)留底雕刻:即被所雕刻家具的木板不去底鏤空。這個工藝也被稱為“著地雕”,它包括線刻、陰雕、浮雕,亦稱“線雕”,是用刻刀直接在木料上刻畫出紋飾圖案。主要是用來裝點某一局部,大面積使用者更是十分罕見。

       (2)浮雕:是家具雕刻裝飾的主要技法之一,有深淺之分,淺浮雕是將所浮凸的雕體一般不到立體雕的二分之一,比較接近線條雕刻,紋飾突起,輪廓明顯。深浮雕則是一種多層次、多深度浮凸高度的雕刻,它以刀代筆,如同描繪,有一種流動的線條感,它不象淺浮雕那樣,而更象一種雕塑。

       (3)陰雕:又稱“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種手法,正好與浮雕相反。這種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經過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這樣所刻出來的器物能產生一種漆色與木色反差較大近似中國畫的藝術效果,富有意味。

        無底雕刻:又分為透雕、鏤雕、圓雕和透空雙面雕。

      (4)透雕:即將花板底子鏤空的一種工藝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圓雕:是一種完全立體的雕刻,前、后、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體的形象來。

      (5)透空雙面雕:宮廷雕刻的主要核心技藝,即兩面都雕刻的透空雕??晒┤藗儍擅妾氉杂^賞,類似蘇州的“雙面繡”。這種工藝需要藝匠們具有高超的智慧與巧妙的構思。透空雙面雕大多施工于條案檔板、門窗板、隔扇、衣架等兩面都可以看的家具。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正反圖案相同,只不過一正一反而已;另一類是正反圖案相異,這種透空雙面雕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即便整件家具散架了,其雕刻版也可作為單獨藝術品珍藏、陳列。

      【藝術價值】宮廷紅木雕刻技藝廣泛應用于宮廷家具及各式擺件,比起廣作家具要精巧,比起蘇作家具更為寬大;線條挺拔、曲宜相映,力求簡練、質樸、明快、自然的風格特征,宮廷紅木雕刻為滿足皇帝、皇宮、皇權的需要而制作,反映宮廷文化。它們配置在宮廷建筑中,如紫禁城、圓明園、避暑山莊等。這里空間高大寬敞、氣勢恢宏,所以宮廷家具尺度超大、厚重威嚴、富麗堂皇,與金碧輝煌的宮廷環境相適應。



src=http___img3.99114.com_group1_M00_1B_DE_wKgGTFXJUpaAT-j4AAHH9TIbnE8402.jpg&refer=http___img3..jpg

分享到: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