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公共文化云
 

把子道具制作技藝

21
發表時間:2023-04-23 17:25

      【從藝】“把子”為傳統戲曲演出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統稱,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等,統稱“刀槍把子”。

       清末民初戲曲興盛時,制作把子最有名氣的是一個叫魏忠山的藝人。魏忠山(1899-1982),1913年進京,1915年在京城東曉市“把子趙”家學徒,學習制作戲曲刀槍把子技術,由于他掌握并精通了各種把子制作工藝程序,滿師三年后,于1921年自立門戶在北京西草市107號創立中山號作坊,專營戲曲刀槍把子道具。魏家共兄弟三人:魏忠山下有魏永平(1910-1983)和魏永亭兩兄弟,1936年其二弟魏永平建立“永平號把子鋪”。因為“忠山號”和“永平號”系同胞兄弟所建,所以兩號均以“把子魏”為標記,這也是“忠山號”和“永平號”兩個把子作坊的總稱。由于“把子魏”制作的把子工藝精美,結構牢固,尺寸適度,很快得到京城梨園界諸多名家及各地同行的贊譽。 “把子魏”為許多戲曲名家制作了大量的刀槍把子,其中有楊小樓的大槍,李洪春、李萬春、高盛麟的青龍刀,梅蘭芳的雙槍,李少春的銅雙锏,關肅霜的靠旗桿等。由此“把子魏”以善于承做難度大、工藝精的各種把子而著稱。解放前忠山號已改行,魏永平和魏永亭兄弟二人一直干到解放后隨公司合營進入北京劇裝廠,二弟魏永平擅長工藝制作,三弟魏永亭擅長圖案繪制。七十年代初,“把子魏”有兩個高徒,其中一個叫趙進才的徒弟,全面掌握了“把子魏”的技藝,但是于1999年12月因病去世。

       邢宏澤,1974年出生于河北固安 。----1989年2月到北京劇裝廠正式拜師“把子魏”的傳承人趙進才,學習制作戲曲刀槍把子。師傅趙進才去世時,邢宏澤從藝已有20年,從此開始獨立承接制作戲曲刀槍把子業務并掌管此企業。

       【產品】在京劇傳統劇目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臺詞——“十八般武藝件件精通”。什么叫“十八般武藝”呢?這句話的本義原是“十八般兵器”,后引申為劇中人的多才多藝。戲曲中“兵器道具”的“十八般兵器”,那就是刀、槍、劍、戟、斧、鉞、鉤、杈、镋、棍、槊、棒、拐、流星、鞭、锏、錘、抓。戲曲“舞臺上“兵器道具”和古代生活中的兵器有相似之處,但在重、輕、長、短和樣式上又有不同之點。

微信圖片_20220913111809.jpg

微信圖片_20220913111804.jpg

微信圖片_20220913111801.jpg

微信圖片_20220913111752.jpg


分享到: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