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公共文化云
 

面塑(固安面塑)

13
發表時間:2023-04-23 16:50

       高繼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面塑傳承人,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他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面塑手藝,數十年如一日,習研不輟,完整地傳承了高家面塑的配方和手藝。高繼澤曾拜國內著名書法篆刻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王敬琦為師學習藝術,從而練就了扎實的美術基本功。

       兒時的記憶里總少不了那些五顏六色的小面人的影子,那時候面塑藝人挑擔提盒、走街串巷,做于街頭,在他們的小攤前總會擠滿來湊熱鬧的孩子。

       舊社會的面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

       面塑俗稱捏面人,以糯米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再加上甘油、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的處理,制成柔軟的各色面團。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固安縣高家世代為面塑藝人,生于晚清的高祥,他幼年跟隨面塑老藝人學習面塑藝術,是高家面塑藝術的源頭;其子高哲云小時天資聰穎,心靈手巧,跟隨父親高祥學到了面塑藝術的精髓,掌握了高超的面塑技藝,并形成了自己的面塑風格,是高家面塑藝術的集大成者,人稱“面人兒高”。

       戰亂時代高家家道中落,高哲云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以捏面人兒為生。高哲云將面塑技藝傳于他的兒子高敏,高敏又傳其子高繼澤。祖孫三代對面塑藝術情有獨鐘,不僅把它作為謀生的手段,更把它融入自己的生命,傾注畢生心血,藝術風格更加完善,發展成具有高家特色的面塑藝術。高繼澤為高家面塑的第四代傳承人,他數十年如一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集多種傳統文化為一體,與諸多名家切磋,將高家的面塑藝術推進了一步。

      “面人技藝世人驚,巧指捏出萬種情”。面塑看上去簡單,但要做到形神兼備卻并非易事。據高繼澤介紹,創作一組作品不容易,從和面、揉面、制胚、調色,再通過切、捏、揪等十余個步驟才能完成?!懊娴锰崆叭斯ず秃?,蒸熟之后再放置至少半年以去除里面的彈性、增加硬度?!备呃^澤說,“之后的每個制作步驟都得力求精益求精,才能最終呈現出滿意的作品?!?/span>

       在嚴苛遵守祖輩規矩下,高繼澤制成人物形象,衣飾容貌逼真傳神,特別是對羅漢、老北京文化人物的塑造尤為獨到。作品得到廣大藝術家的高度評價,其作品被國內外許多收藏家收藏,新聞媒體也對其面塑技藝進行了報道,他的面塑藝術體現了民間文化的特性,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雙靈巧的手,可以復制過去,流傳經年的技藝,帶著鮮明的民間和地方特色,悄然走進我們的世界,這就是面塑的魅力。隨著時代的發展,面塑的應用也越來越廣,盡展它的藝術魅力,讓人們在交游、親朋好友團聚之時得到藝術美的熏陶,大大提高了生活品質。它扎根于民間,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微信圖片_20220913115448.jpg

微信圖片_20220913115440.jpg

微信圖片_20220913115445.jpg

微信圖片_20220913115435.jpg

圖片1.png

圖片2 拷貝.jpg

微信圖片_20220913115309.jpg


分享到: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