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子(紙雕)11
發表時間:2023-04-23 16:44 “固安相子”俗稱邢氏紙雕,因作品栩栩如生和實物真實相像,所以取名為“相子”。作為我國獨一無二的民間藝術,固安相子是一種以經過特殊處理的紙張為原料,塑形為主、雕刻為輔的工藝,最早起源于寺廟里的1造像和油漆彩畫。產生于清代中期,發源廊坊市固安縣,目前的傳承人為第五代傳人邢坤。 “固安相子”(邢氏紙雕)其作品體質輕、堅固、不怕水,以“抓胎一絕”而著稱,在民間影響力很大。其作品多種多樣,作品精致而獨特,做工復雜而細膩,有戲劇用的帽子、頭飾;有各式各樣的京劇臉譜,來源于民間的題材也很廣泛,像民間故事中的麻姑獻壽,表現喜慶的吉慶有余,表現日常生活的小馬拉車,還有龍頭風箏的造型等等。 固安相子有30多道工序,七種工藝類型,取泥塑、脫紗、木雕工藝之精華,必備深厚的雕塑和彩繪基礎熟練的手工技法才能完成作品。這里將“固安相子”中最有特點的泥支撐直接雕塑工藝介紹如下: 一、先將第二層膠土加水浸泡24小時后澄漿。取出摔熟,泥的體積以作品大小而定。 二、選用棉漿紙(生宣),用桐油或動物膠一張一張的粘合數層,厚度以作品大小而定。 三、將粘合后的紙放在泥的表面,以泥為支撐,用雕刻刀和自制的專用工具,利用泥的柔軟性,同用膠劑粘合后濕潤柔軟的紙,一起直接雕塑。 四、成型后晾曬半天左右,將泥取出(泥可以多次使用)。 五、晾干后的紙坯造型進行修整,精細的作品需用紙面雕刻。 六、表面處理,1、打底2、打磨3、調白4、彩繪5、上漆?;蛘弑砻鎾伖?。 “固安相子”(邢氏紙雕)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對傳統工藝的繼承和發揚。2011年,固安相子被列入河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一篇大城縣北魏文化館分館
下一篇大城縣同慶廣場舞蹈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