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芳花燈及元宵燈會11
發表時間:2023-04-23 15:02 燈會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群眾性節慶活動,它流行于全國各地,在海外華人聚居區也頗為盛行。燈會多出現在元宵節期間,也有些地方在農歷七月十五舉行燈會,不同地區的燈會特色各不相同。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代,唐宋時得到進一步發展,明清時期各地燈會活動已經達于鼎盛。按照傳統習俗,正月十五月圓之夜,人們要張掛和燃點各式各樣的彩燈,同時舉行觀燈、賞燈、賽燈等慶?;顒?,以祈闔家團圓、人壽年豐。以燈會為中心,各地形成了猜燈謎、吃元宵、走百病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元宵節俗。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日益豐富,不少地方在元宵節慶中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抬閣等傳統民俗表演,使燈會顯得更加熱鬧紅火。 勝芳花燈源遠流長,明初已聞名京津華北一帶。它由盂蘭盆燈會、元宵冰燈和元宵花燈三部分組成,主要流傳于河北霸州地區。 “盂蘭盆燈會“又稱“中元燈會”,于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晚上舉行,屆時漁民會在水中投放“河燈”,以悼念逝者,追薦亡魂。元宵冰燈和元宵花燈活動都在元宵節期間舉行,整個元宵燈會歷時五天,自正月十三開始至正月十八結束。燈會最早是在街心老爺廟前的中心廣場搭起一座高2米、面積60平方米左右,俗稱為“鰲山”的燈臺,燈臺上吊滿精選出來的數百種自制花燈。元宵燈會期間,白天有七十多道古老民間花會踩街巡演,戲院書館、酒肆茶樓等處全天義演。入夜,百姓云集鰲山周圍觀燈聽唱,民間藝人輪流表演,到處喧嘩沸騰,一派興旺景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地域環境及城市建設的變化,勝芳燈會又增添了一些新的表演形式。 勝芳傳統花燈有兩千種之多,以動物、植物、人物、器物、建筑、神佛等題材的作品為主。這些彩燈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生產生活方式和民俗風習中產生出來的,它們工藝嚴謹,制作精細,造型美觀大方,風格上自成體系,其中一些花燈形式獨特,為勝芳所獨有,如豬八戒燈有幾十張嘴,可以同時張合,等等。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充分展示了勝芳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創造精神,它豐富和活躍了當地人民春節期間的文化生活,為社會的安定和諧及傳統民間文化的傳承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下一篇抬閣(葛漁城重閣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