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公共文化云
 

讀過這些詩,孩子更能理解《長安三萬里》

12
發表時間:2023-10-27 17:01
要說最近各大家長群里都在聊的話題,那大概是“帶娃去看《長安三萬里》了嗎?”。

作為暑期檔的一匹黑馬,《長安三萬里》上映第一天就票房破億,豆瓣評分高達8.2分。

影片時長近3個小時,用動畫的形式將一首首古詩名篇具象化,把獨屬中國人的浪漫展現得淋漓盡致。

為了讓孩子觀影時更有代入感,帶孩子去看電影之前,應該有哪些歷史知識儲備呢?


圖片
—   01   —
為什么是長安?


唐玄宗即位之初,重用賢能,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資治通鑒》中這樣記載當年的盛況:


“天下縣千五百七十三,戶八百四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萬 三千六百九。西京、東都米斛直錢不滿二百,絹匹亦如之。海內富安,行者雖萬里不持寸兵?!?/span>


天下風調雨順,百姓家有余糧,一斛米、一匹絹市價皆在二百文左右;


人民安居樂業,長安城內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出遠門都不需要攜帶武器防身。


政治的清明,經濟的繁榮,思想的開放,讓唐朝的文化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正如電影里監軍滿懷驕傲地說:“我朝人人習詩,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會寫詩?!?/strong>


唐詩里的長安,是繁華富庶的帝都,八方來賀,萬國來朝:


圖片


圖片


圖片


唐詩里的長安,有太平盛世的大美河山,流光溢彩,氣象非凡:


圖片


圖片


圖片


唐詩里的長安,還有追逐功名的文人學士,金榜落第,無人賞識:


圖片


圖片


圖片


長安城,作為當時的都城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當時所有名士追求人生理想、實現人生價值的圣地。


圖片
—   02   —
故事背景:“安史之亂”


但也許是勵精圖治的日子過得有些乏味,唐玄宗扮演了二十余年的明君,到了晚年也不禁想在自己治下的太平盛世好好享樂一番。


可以說,唐玄宗前期有多開明,后期就有多昏庸。


他將自己的兒媳婦納入后宮,常年沉迷于長生與美色,怠于朝政,不思進取,導致奸臣把持朝政、趁機大肆鏟除異己,但唐太宗毫無改弦更張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


政治的腐敗與黑暗,導致很多將領為了立功受賞,加官進爵,在邊鎮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各種矛盾不斷加深。


最終,天寶十四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兩次對南詔用兵失敗,兵力空虛之際,自范陽發兵15萬南下。


圖片


第二年,叛軍長驅直入,攻陷都城長安,李隆基在長安陷落前,倉皇出逃。


整個安史之亂,持續了7年之久,在此期間唐朝人口大量減少,田園荒蕪,百業凋零,唐朝因此國力銳減,由盛轉衰。


后世的我們也只能通過“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眮硐胂螽斈甑拇筇剖⑹烙卸嗝捶比A。


圖片
—   03   —
大唐詩人群像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生逢盛世,誰不想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二十歲的高適,孤身前往長安,求仕無門。此后高適漫游燕趙,希望從軍邊塞,報效國家。


可當他真正來到邊關,看到的卻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的場面。


難以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理想的高適再次回到中原,他沒有放棄,一邊四處游歷,一邊等待著新的機會。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當時的高適在哥舒翰帳下做幕僚。潼關一役,哥舒翰戰敗被俘,高適殺出重圍,星夜兼程、快馬疾馳追上唐玄宗,陳述潼關失守的原因和經過,得到玄宗嘉獎,不久即提拔他為諫議大夫。


高適的一腔熱血,終于有了人賞識,此后高適歷任淮南節度使、成都尹、劍南西部節度使、散騎常侍等職。


與他同時代的文人墨客,幾乎沒有人能達到這樣顯赫的地位?!杜f唐書》稱高適:“而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電影選取了大器晚成的高適和唐代最負盛名的詩仙李白作為主角,常建、杜甫、王維、賀知章、孟浩然等歷史人物逐個登場,將一幅盛唐詩人群像圖展現在觀眾眼前。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盡管安史之亂后盛世不在,但盛唐時期繁榮的景象卻永遠留在了后人心中,一首首唐詩帶領著我們穿越千年,去了解、追憶那個“公私倉廩俱豐實”“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盛世長安。


“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span>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