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公共文化云
 

固博 | 每周一物開講!《非遺古樂篇》

7
發表時間:2023-10-26 17:21
圖片
圖片
圖片

      【固博】

每周一物開講

《非遺屈家營古樂篇》
圖片

屈家營音樂源于中國古代宮廷音樂民間音樂和部分佛教寺院音樂,是宋元以來南北音樂交流的產物,既有北方音樂的古林粗獷,又兼備南方音樂的婉轉清幽。屈家營古樂與西安仿唐樂舞、湖北編鐘樂、北京智化寺古樂并稱中國四大古樂,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樂之一,被譽為“音樂活化石”。



圖片
01

創始與發展

圖片

屈家營音樂會創始于元明之際,其流傳至今的樂譜與具有540年歷史的智化寺樂譜大同小異,是雅俗共賞的吹奏、打擊樂。它源于佛教寺院音樂,是宋元以來南北音樂交流的產物,既有北方音樂的古樸粗獷,又兼備南方音樂的婉轉清幽。

198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著名專家、學者到屈家營考察古樂深受震撼,給予高度評價。從此,屈家營珍奇古樂開始在中國樂壇聲名遠揚。1987年,音樂會赴北京音樂學院和參加亞太地區文化交流演出后,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肯定,英、美、澳、日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對屈家營音樂倍加肯定。

2006年6月,屈家營音樂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圖片



樂曲內容
圖片

樂曲內容大體分為七類:關于宗教佛事,如《普庵咒》《五圣佛》《金字經》;關于大自然的生態、節令、動物、景致,如《小花園》《海清》;關于封建宗法《罵玉郎》;關于軍政事物,有《紂君堂》《討軍令》;關于儒家學說和人物、事跡,如《泣顏回》;關于民間哀樂的《妻上夫墳》;關于故事傳說的《鬧天宮》。



圖片
02

演奏形式

圖片

屈家營音樂會的正式演奏場合主要有5種:

1、出會“拜廟”舊時屈家營雖有廟堂卻無廟會,附近村鎮每年都有幾起盛大的廟會,每逢重要廟會活動,由四方威望者組成“藍旗會”,負責調集和組織各村各鄉的各類民建藝術會班赴廟會表演。2、喪事從棚:中國民間視老人正常死亡為喜,稱作“白事”,舉辦隆重的喪禮儀式上要請和尚念經、奏樂、作法事,屈家營周圍既無寺院又無道觀,所以村里人辦喪事都要求助于“音樂會”。3、天旱求雨:屈家營過去無水灌溉,靠天吃飯,最怕干旱。遇小旱村民要在村內“龍王廟”舉行祭祀儀式,獻祭品奏音樂,求神祈雨;遇大旱,則要求鄰村另一位尊神“二郎爺”,整個儀式都離不開莊嚴肅穆的音樂演奏。4、紀念師曠和廣娛鬼神: 農歷七月十五要舉行祭鬼活動,并舉行放河燈祭河神,借以安慰先輩死者。音樂會定鬼節為師曠紀念日,自然也有祭鬼含義。5、新年“游廟”: 村內過去曾有大小7座廟堂,這些廟主要供村人消災祈福之用,每年正月初一則由“音樂會”代表全村游走各廟奏樂娛神,祈福還愿,謂之“游廟”。

圖片

圖片



圖片
03

固安古樂傳承

圖片

官莊詩賦弦:

官莊詩賦弦的前身是明末清初流行于北京地區的一種曲藝形式,稱為“十不閑”,它吸引了鳳陽花鼓、蓮花落等民歌腔韻。當時流行在大興、宛平、固安、涿縣、良鄉、房山一帶,曾一度成為上述地區的主要地方劇種。1957年后它逐漸衰落,目前,僅官莊村保留下來。

宣氏吹奏樂:

固安吹奏樂產生自明代。宣氏吹奏樂代表人物宣悅,師從多人,不斷發展創新,使吹奏樂上升到新的高度。宣氏吹奏樂是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重要文化項目。

紀家莊音樂會:

紀家莊音樂會演奏的音樂當地俗稱軟吵子,傳說是幾百年前從知子營學來的,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演奏形式豐富,由10個曲子反復演奏,所以叫“十番”。

東楊先務音樂會:

東楊先務音樂會的前身是吵子會,清乾隆年間東楊先務村姚姓樂師學習宮廷音樂后,在吵子會的基礎上建立東楊先務音樂會。古樂傳承和發展了漢唐宮廷音樂及宋詞、元曲經典古月。

大楊先務音樂會:

大楊先務音樂會起源于明朝初年,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其底蘊豐富,陣容完整,樂聲渾厚,堪稱中國古樂杰出代表,被譽為“京南三大古樂"之一.

小馮村音樂會:

小馮村云月會始建于明武年間(1368年)由陜西一牛姓道長傳教后村民輩輩傳承至今,俗稱“道樂”。






鄉音古韻

鄉音承載鄉愁,古韻傳承古風,固安的民間傳說和傳承音樂,講述著一方水土的歷史,奏響著一方百姓的心聲。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