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九九重陽,歲歲安康7
發表時間:2023-10-23 15:02 秋風明月,人間九月。 一年好景,最是重陽。 Double Ninth Festival 九月九 是重陽 懷感恩 敬老人 ![]() ![]() ![]() ![]()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內涵。 ![]() ![]() 重陽節與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也被附上了一個神話傳說,也是登高習俗的“起源”。該傳說見于梁朝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桓景,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 仙人為桓景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給了他一把降妖寶劍,并秘密傳授降妖劍術?;妇叭找箍嗑?,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仙人送給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訣,讓桓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妇盎氐郊亦l,在九月九日早晨,他登上山去與惡魔決斗?;妇笆殖纸笛龑殑?,將瘟魔刺死,瘟疫消除。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 ![]()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登往高處乘清氣升天。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游的一種時尚?!皶袂铩笔且环N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 賞菊: 重陽節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于菊文化?!按街仃柸?,還來就菊花”便是這一習俗的真實寫照。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 ![]()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雝雝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 故鄉歡迎我的儀式如此盛大, 大路,小道兩旁以及所有的山坡。 都站滿了菊花, 那些有名字的,沒名字, 都仰著小臉看向我回家的路口, 不用低頭,一股熟悉的香氣撲鼻而來 那是山村的氣息, 那是母親端出的菊花茶, 咽一口,我醉倒在鄉愁里。 多少年了,我的小雛菊仍然是當初的模樣 懷抱一團正艷的菊花, 我想起了他 那紅的,黃的,恍如隔世的情話 那淡紫色的,才是這些年我寄回的夢 就那么小巧而幸福地,開在深秋的風里 ——徐志摩《 重陽節的菊花》 ![]() 重陽等節候上,缸里的蟹就滿了,那時我們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在深黃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場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靜,明月底下只有我們一家的人,恰好圍成一桌,此外只有一個供差使的紅英坐在旁邊。談笑,看月,他們直到月落時光,我則半途睡去,與父親和諸姊不分而散。 這原是為了父親嗜蟹,以吃蟹為中心而舉行的。有蟹的節季里的月夜,無端也要舉行數次。不過不是良辰佳節,我們少吃一點,有時兩人分吃一只。我們都學父親,剝得很精細,剝出來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積受在蟹斗里,剝完之后,放一點姜醋,拌一拌,就作為下飯的菜。 ——豐子愷《憶兒時》 ![]() 最熱鬧的還屬九月九廟會。濟南的重陽節廟會是在南圩子門外的大片空地上,西邊一直延伸到山水溝。每年陰歷九月,從全省各縣府,甚至從全國各地來的藝人會聚于此,馬戲團和戲班子紛至沓來,變戲法的、練武術的、說快書的、玩猴兒的、耍狗熊的,應有盡有。他們各自圈出地盤,搭起席棚,席棚有大有小,至少有幾十座,每個席棚留有一個出入口,賣門票收錢。還有賣米粉、炸丸子、豆腐腦的擔子,賣花生米、糖果、柿子的攤子,叫賣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柿子是濟南南山的特產,個大色黃,非常誘人。 ——季羨林《九月九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