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公共文化云
首頁
Home
匯資訊
Nav
享活動
Nav
學才藝
Nav
看直播
Nav
訂場館
Nav
學黨史
Nav
云展館
Nav
非遺傳承
Nav
讀好書
Nav
趕大集
Nav
九間房村:葫蘆豐收如畫景 文化賦能促增收
75
發表時間:2023-09-20 16:51
產業振興和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中的根和魂。近年來,大城縣臧屯鎮九間房村注重農業與文旅產業有機結合,讓特色葫蘆種植“聯姻”文化藝術衍生品深加工,形成“以農促產、以文強產”發展格局,走出了農業高效發展新路子。
眼下,九間房村蘇建兵的近30畝葫蘆喜獲豐收。蓮花頭、八寶、大亞腰、小美果、天津嘴等多個品種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葫蘆呆萌地掛滿藤架,著實惹人喜愛。村民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成熟的葫蘆,難掩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葫蘆根據品種、產量不同,價格自然也不一樣。大葫蘆畝產平均200個,中號葫蘆在1000至2000個左右,而小葫蘆就會達到5000個。剛采摘的新鮮葫蘆通過分揀、去皮、晾曬等工序處理后被稱作為素葫蘆,根據品相不同也能賣個好價錢。
葫蘆的規?;N植,不僅拓寬了當地村民的就業渠道,增加了收入,而且還能帶動更多村民務工掙錢。
為了讓葫蘆產業效益最大化,蘇建兵在延伸葫蘆產業鏈上下功夫,走工藝品、藝術品衍生的路子,文化元素的融入也賦予了葫蘆更高的經濟價值。
走進蘇建兵的葫蘆藝術品展廳,大大小小的葫蘆根據自身的形態被換上了“新裝”。普普通通的素葫蘆經過一番裝點,觀賞價值立竿見影。十二生肖、田園風景、山水風光、人物肖像等風格迥異的葫蘆被搬上了大舞臺,搖身一變,成為了“寶葫蘆”。
種植戶蘇建兵說:“一把素葫蘆可以賣一百五六十塊錢,經過深加工的葫蘆可以賣到八百到一千?!?/span>
在九間房村,像蘇建兵這樣的葫蘆種植戶共有70多家,小小葫蘆從種植、加工、銷售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了華麗“嬗變”,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上一篇
活動預約||文安縣圖書館成語故事情景劇系列活動第五期——《盲人摸象》開始預約啦!
下一篇
大城縣國風游園會
分享到: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備案/許可證號
:
冀ICP備1401705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