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縣非遺大講堂安頭屯中幡公益培訓班開始報名啦!4
發表時間:2023-08-16 09:22 為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的實踐水平和傳承能力,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貫徹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保護為主 搶救第一 合理利用 傳承發展”的十六字方針,進一步擴大安頭屯中幡的社會影響力,拓展群眾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途徑和渠道,加強傳承梯隊建設,特聘請安頭屯中幡優秀傳承老師開展中幡技藝培訓班,面向全縣招生,進行中幡傳承實踐活動。 1 報名條件 10周歲以上(未成年人需有監護人陪同),對安頭屯中幡有濃厚興趣的人士,招生人數不限,地域不限。 2 培訓內容 1.了解安頭屯中幡歷史,文化內涵,增強對該非遺項目的興趣。 2.學習安頭屯中幡基本招式,比如拜塔、抱幡、起幡、托塔等基本功,學習基本套路,團隊配合。 3 培訓時間 自2023年8月26日開始,每周六下午3:00——5:00,每周一節課,共計10節課。 4 培訓地點 香河文化藝術中心 5 咨詢電話 聯系人:韓金鳳 6 截止時間 2023年8月25日 7 報名方式 安頭屯中幡簡介: ![]() 安頭屯中幡起源于隋唐,有著1300年的歷史,最初是由京杭大運河(香河段)漕運船工因受船帆啟發而創造的一種文娛項目。逐漸演變成為當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項目,常常出現在節日慶典表演現場。 ![]()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巡視江南,從杭州沿運河返京途經香河段時,安頭屯中幡會為其迎駕表演,深得乾隆皇帝贊譽,詔令敕封安頭屯中幡會幡面一對,上書“龍翔鳳舞”,下書“人神共悅”,并賜黃馬褂等全副值式(演出服飾)十二套,另賜打鼓、花鈸、門幡等若干。 清咸豐元年(1851年),咸豐帝舉辦登基大典,頒詔安頭屯中幡會進京參加祝賀,深受咸豐皇帝的喜愛,便頒詔再次敕封幡面一對,上書“風調雨順”,下書“國泰民安”,并御賜安頭屯中幡會“重興老會”會名,所有人員值式一套,其中“國泰民安”幡面保留至今。 安頭屯中幡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個動作,其中前把幡變換手法有起幡托塔、摘肩托塔、晃肋托塔、托塔盤肘等30多個動作;后把幡變換手法有插劍腦件、插花腦件、左插劍灌耳、躥襠、牙件等幾十個動作?!傲_漢撞鐘”、“老虎大撅尾”、“秦王倒立碑” 等,這些安頭屯中幡表演中的精妙招式,令人叫絕。安頭屯中幡以其過硬的功夫、超群的技藝、嫻熟的動作、精湛的演技、可觀賞性強而成為民間花會一絕,是我省民間花會的優秀代表,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