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爭”有我】“艾”生活 “艾”健康三伏養生課堂報名啦?。?!61
發表時間:2023-07-24 11:18 ![]() ![]() 艾灸是什么? ![]() 灸法是在經絡理論的指導下,利用艾絨及其他灸材在人體穴位進行燃燒或溫熨,通過藥物及光熱作用刺激穴位,達到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果,也稱為艾灸。今年已經入伏,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節,也是養陽氣的最佳時節,每年這個時間段,就是做艾炙的最佳時節。 ![]() 艾灸的發展史 ![]() 遠古時期 華夏大地的先人們在狩獵、燒烤動物,以及用火取暖的過程中,可能因偶爾不慎被灼傷,結果卻使身體其它部位的病痛得到了意外的減輕或痊愈;多次的重復體驗,人們逐漸意識到灼燒的功效,進而主動地以燒、灼、熏、烤之法來醫治一些病痛,這恐怕就是最原始的灸療了。 ![]() 春秋戰國時期 開始有文獻記載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是目前能檢索到的首次記載灸療的醫學典籍。其所提到的各種經脈病證及心痛、癲狂、咳血、耳聾、瘰疬、癃、噎等急難病證,均可采用灸療之法。 ![]() 先秦兩漢 重要形成時期 產生于秦漢之際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把灸療當作一個重要的內容進行了系統詳盡的介紹?!鹅`樞·官能》篇中特別強調“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梢娋姆ㄔ诋敃r治病療傷中的地位已超過針刺之法。 兩晉至唐宋 針灸史上重要階段 一方面,灸療專著大量出現,許多灸法典籍不斷更新;另一方面,醫籍中灸法占據的分量不斷加大。晉朝葛洪《肘后備急方》大量收集了當時及前人治之有且又簡便易行的灸方,全書共109條針灸醫方,其灸方就占了94 條之多,可見灸療在當時臨床應用是非常突出的。 ![]() 明清時期 從成熟走向衰敗 但這一階段也是我國針灸史上重要的文獻總結時期。如清人廖鴻潤的《針灸集成》,收載了大量灸療的歷代史料,予以分類編排。如制灸法一節,就選錄了《醫學入門》、《醫方類聚》、《局方》等多種前人的著述。在繼承前朝灸法的基礎上,明清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涌現出艾條灸、雷火神針、太乙神針、桃枝灸、桑枝灸、藥錠灸等新的灸療方法。 清中后期 限制和打壓 由于統治者的偏見,清代后期的君王們認為,“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清政府在太醫院等官方醫療機構中廢止了針灸,導致整個針灸學的衰落。但由于灸法本身具有的“簡、便、驗、廉”等多種優勢,在民間仍廣泛流行,并深受黎民百姓的愛戴,故使得灸法的“火種”得以保存下來。 ![]() 建國以后 春風吹又生 建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祖國中醫藥事業,使得古老神奇的灸法“春風吹又生”。特別是近20年來,灸法防治疾病范疇進一步擴大,防治病種迅速增多,用灸法防治各類病證已超過300余個,遍布于人體各個系統。當下,灸法防治的病種已不僅局限于一般常見病,還被嘗試于抗腫瘤及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治療中,解決了多種現代醫學為之束手的疑難問題。 ![]() ![]() 艾灸的作用 ![]() 艾乃百草之王,有補陽益氣、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散節消腫、活血止痛、疏經活絡等功效。艾乃純陽之物,具有驅寒邪、補元陽、通經絡、調正氣之功,故可溫補元陽,提振人體陽氣。灸法能治病也可防病,用以養生保健、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其效如神。 ![]() 古法艾灸制作 ![]() 古人制作艾絨的方法,現代依然適用。三年的陳艾葉,在端午時節采摘的。在制作的時候經過捶打、揉搓、過篩、太陽曬,數十、數百次。艾絨就制作成了。古法艾絨往往膨松細柔如棉充滿能量,在人體表面艾灸做溫和的治療性的刺激。 艾絨古法制作加工要力求天然,精細。將采集的艾葉充分曬干后,放人石臼中,反復搗舂壓碎,使細碎如棉絮狀,篩去灰塵、粗梗和雜質,就成了淡黃色、潔凈柔軟的純艾絨。一般說艾絨有兩種:用上述方法炮制的為粗艾絨,每500克艾葉可得350克艾絨,適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加工,經數十日日曬,數千次搗杵,其間篩揀數十次者,通常500克艾葉所得不超過約50克艾絨,變為土黃泛白色,為細艾絨,方可用于直接灸法。 ![]() ![]() 常見癥狀或者疾病的艾灸方法 ![]() 1、養生保健 2、肩頸腰腿痛 3、腹痛、腹脹、便秘、腹瀉 4、失眠 5、高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