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燈習俗3
發表時間:2023-06-06 10:58 霸州市勝芳鎮始建于春秋末期,是歷史上中國北方著名的水旱碼頭,昔日乾隆皇帝曾三次親臨這里,有“南游蘇杭,北游勝芳”的說法。 富足的勝芳自明末就有舉辦盂蘭盆會的記載。七月十五盂蘭盆會本為佛教節日,也叫中元節,勝芳人稱為“鬼節”。歷史上的中元節燈會與當地百姓的信仰密不可分,社會上盛行的鬼神觀念驅使人們去舉辦“事鬼”活動。 活動主要由觀音堂和五道會組織,分別設在勝芳鎮的南北兩處。由觀音堂組織的盂蘭盆會更為壯觀,活動自早晨開始,首先由音樂會演唱兩個多小時的北派焰口,十點左右其他的一些民間宗教會陸續到場,有道教的太上門會演唱《十王卷》,佛教的凈業精舍和南宮會演唱佛教歌曲,勝芳的花會如挎鼓、小車等也要進行表演,活動一直持續到下午。 五道會位于勝芳的北部,他們的活動也是持續一天,和觀音堂不同的是主要集中在下午,兩點左右北音樂會為其吹奏三個小時以上的音樂,隨后迎來活動的重點部分,即晚上的法事活動,特別是五道會的弟子有一些硬氣功的表演,法事一直要持續到晚上11點左右才會結束。其中,由崔莊子音樂會組織的放河燈儀式最為壯觀,參與人數也是最多。從七月十四開始籌備,到七月十五當日天一黑,就有游船出現在中亭河上組織放河燈,遠遠望過去,萬盞河燈星星點點,宛如一片燈的海洋。此時,天空中也會有焰火表演,崔莊子音樂會則在一艘較大的游船上吹奏流傳了幾百年的老曲牌。 勝芳中元節燈會歷史悠久,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文內涵,是當地重要的民俗文化資源。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幾經中斷,但這朵民俗文化之花卻還能在現代社會重新盛開,民俗活動的生命力之強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