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公共文化云
 

高蹺(信安鎮英明街高蹺會)

3
發表時間:2023-06-06 10:54

在清光緒初年的一次二月初八廟會,鄰村四道堼(讀heng,四聲)的登云會(高蹺會)來信安朝圣,表演了精彩的節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村的張柳堂張二爺見狀后,找來村里的幾位鄉紳,商議籌建一道登云會,以豐富村民的娛樂生活。

一九五三年新戲樓花會比賽,登云會《望江亭》一出扮演楊衙內和張二嫂的兩名演員,表演的淋漓盡致,至今還在人們口中流傳著“月兒彎彎照樓臺,樓高我怕她掉下來。這次比賽,登云會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會員們個個歡天喜地。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登云會重整旗鼓,招收了大量的新會員,這道花會又逐漸興盛起來。而后,陳德平老師傅又接過了登云會的大旗,時值信安文化大繁榮的時期,也是登云會較為鼎盛的時期,會員多達五六十人。

一九九零年春節期間,曾被特邀到霸州匯演,給霸州人民帶去了節日的歡樂。   

九十年代以后,全國掀起了“淘金熱”的大潮,人們逐漸的奔波忙碌起來,很難再有閑暇時間學習傳統文化,登云會受當時情況的影響,一度被迫停辦。

二零一零年伊始,登云會第五代傳承人陳永,主動找到師兄弟郝克、盧永、梅占奎等人和會里的老師傅,重新組建登云會。在眾人的努力下,登云會于二零一一年春節,正式踩街出會,向世人再現這一文化遺產。

到如今登云會已經歷了一百三十余個春秋,傳承到現在擢實可貴。歷代會員都為之艱辛付出,近兩年,會里又涌現出了陳濤濤、高鵬、陳建春、李涵等一批新秀

登云會主要是單出的戲曲表演,主要劇目有《獅子樓》、《打漁殺家》、《望江亭》、《斷橋》、《鐵弓緣》、《大逛燈》、《小上墳》等傳統劇目。演員全部化戲妝、著戲服,化妝按劇團的步驟,依次為上妝油、拍底色、打面頰紅、定妝胭脂、畫眼睛、畫眉毛、畫嘴巴等。樂器主要有大鼓、大鈸、小鈸、管子、笙、笛子等。登云會在行進時,一般采用一字長蛇陣或雙人并列隊形,步子變換為“走三角”,單出上場又以高難度動作見稱,有“小旋風”、“鷂子翻身”、“大劈叉”、“小劈叉”、“下腰”、“倒立”、“蝎子爬鉤”、“跳羊”、“跳板凳”、“跳桌子”等等。

登云會可以說是一道文武雙全的花會,演員在做一些高難度動作的同時,兼備音樂和唱腔,如《小放?!芬怀鲋芯鸵底嗪脱莩裾{。許多人物還要配上幽默的語言和動作,其中典型的就是傻小兒和傻媽,《大逛燈》中的瞎子和和尚,《鋦大缸》中的王大娘,往往會逗的觀眾哈哈大笑。

總體來講,登云會吸引觀眾主要在于:較武高蹺來說,服裝、道具比較鮮艷;會員人數比較多,可達四五十人;大鼓響聲大,幾里地以外都能聽見;“馱象”時,比較壯觀,且配有音樂和唱詞。

現存劇目有《獅子樓》、《打漁殺家》、《望江亭》、《白蛇傳》、《坐宮》等。


小放牛.jpg隊列穿花.JPG瞎子過河.JPG翻跟頭.JPG老牛馱象.JPG傻媽媽.JPG

分享到: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