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彩扎·秸稈扎刻15
發表時間:2023-06-05 17:08 秸桿扎刻藝術是一種以高粱桿為原料,以卡尺、剪子、錐子、刀子、竹簽和油燈為工具,靠手工攢裝、扎刻而成各類工藝品,從傳統的蟈蟈籠子、秸桿花燈到扎刻各種仿古建筑模型,都需要精工細做,屬于典型的民間手工技藝。 秸桿扎刻,由來已久,到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徐艷豐這代始以力作打入工藝品行列,得到人們的承認。上溯其歷史已有100余年。傳承至今形成了以下基本特征:⑴仿古建筑的結構特征;⑵平衡、穩定的物理性特征;⑶榫、槽、角度的幾何性特征;⑷中國古建筑的觀賞性特征;⑸“六節穩固”的創作性特征。 秸稈扎刻傳承人徐艷豐鐘愛秸稈扎刻藝術,50多年來,他用高粱桿扎刻了大小作品千余件,件件精妙,巧奪天工。主要作品有《天安門》、《八仙過?!?、《西安鐘樓》、《河南佑國寺》、《萬壽亭》、《國子監牌坊》等。他的力作《佛香閣》和《故宮角樓》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黃鶴樓》《天壇祈年殿》被北京民俗博物館收藏。其作品曾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中國農民藝術展等諸多國家級大展,榮獲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山花獎、民間工藝金獎、中國群眾文化學會藝術精品大賽一等獎等50多個獎項。1991年、 1997年,先后赴日本、西班牙參加民間藝術交流,多件作品被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臺灣、香港地區的收藏家收藏。他的古建作品被國內外專家譽為 “東方構成學的典范”,堪稱“中國一絕”,世界無二。1983年,徐艷豐被評為“河北省五大能手”之一,“科技能手”;1989年獲河北省民間美術研究會優秀獎;1990年獲中國民間藝術博覽“制作獎”;1992年獲中國民族文化博覽特別獎;1995年獲文化部“群眾文化學會藝術精品大賽”一等獎;1996年2月徐艷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09年,“永清彩扎·秸稈扎刻”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